公共卫生服务“丁蜀模式”暖民心
易壶网资讯:
公共卫生服务“丁蜀模式”暖民心
贴心服务百姓乐家庭医生护健康
◇丁蜀镇在主镇区范围内的7个社区设立了公共卫生服务站,为辖区住户提供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1个大类免费服务项目,受益人群累计近6万人次。
◇市卫生局防保科相关人士称,他们计划将公共卫生服务“丁蜀模式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。
◇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“依赖”这种服务模式,把服务站医生当成了“家庭医生”,放心地让他们守护健康。
9月5日,是家住丁蜀镇红旗厂宿舍的产妇李巧云产后第23天,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站医生陈春燕上门为她做第二次产后访视。“大人上压120、下压80,一切正常。小孩肚脐有点出血,注意洗完澡要保持肚脐干燥……”陈春燕一边细致地做着常规检查,一边叮嘱注意事项。免费产后访视虽然每次只有十几分钟,但李巧云从这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“健康礼包”中收获了一份安心。
去年6月至今,丁蜀镇先后在主镇区范围内的7个社区设立了公共卫生服务站,每个服务站配备两名专业医护人员,为辖区住户提供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、居民健康建档、孕产妇保健等11个大类的免费服务项目,受益人群累计近6万人次。市卫生局防保科相关人士称,丁蜀镇率先启动的公共卫生服务站进社区、免费为百姓上门送服务,极具特色,他们计划将这一“丁蜀模式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。
目前,人们对除医疗之外的日常公共卫生服务有着急切的需求。丁蜀镇镇长储鑫说:“为了让群众享有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形成对医疗服务的有益补充,我镇启动公共卫生服务站进社区工作。”很多像李巧云这样的居民,享受到了细致贴心的公共卫生服务。如,凡是居住在丁蜀镇主镇区的产妇,在新生儿出生28日内,都会有服务站医生主动上门送服务,除了进行两次产妇访视外,还有2到3次新生儿家庭访视,针对性地对产妇及其家人开展常见疾病防治、意外伤害预防等指导。
建立居民健康档案,实行动态化管理,是公共卫生服务站在社区扎根的基础。然而,在运行初期,很多居民不理解也不明白服务站到底能做什么,服务站医生吃闭门羹也在所难免。作为试点单位的蠡墅社区,并没有让群众心中的这扇门关得太久。蠡墅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瑾说,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“人脉”关系的作用,通过6个物业公司、30名居民小组长、180名楼道长先期进行整体宣传,然后由这些百姓的“老熟人”带着服务站医生一起上门,很快相互间就建立起了信任关系。如今,该社区已为近1000户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,其中包括近500名高血压病人、100多名糖尿病人。“不少住户都是从最初的抵触,后来慢慢了解、支持,到现在持有感恩之心,说到底还是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公共卫生服务。”陈瑾说。
如今,丁蜀镇每个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站都在想方设法深化服务内容、拓展服务方式,用心关注居民的身心健康。各服务站建立以来,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一直是服务站医生的重点照顾对象。除了常规在服务站提供免费咨询和常规检查外,还针对性地对慢性病人进行“慢病管理分类随访”,每年至少开展四次面对面随访,其中高、中、低危高血压患者每年分别随访12次、6次、4次,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年四次血糖检测。同时,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随访,对在健康管理中发现问题的及时给予医学指导或转诊建议。50多岁的吴益萍是一位高血压患者,她已被服务站重点“照顾”了一年多。她说,上门入户的健康检查很贴心,而且,每次接到服务站医生打来随访电话,她都会仔细讲述自己近期病情,并根据指导服药,心里暖洋洋的。
截至目前,该镇设有公共卫生服务站的7个社区已累计完成居民健康档案新建8577份,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727人、糖尿病患者893人,开展产后访视794人次,对重性精神病人开展随访717人次。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“依赖”这种服务模式,他们也把服务站医生当成了“家庭医生”,放心地让他们守护健康。
以上就是易壶网整理的关于” 公共卫生服务“丁蜀模式”暖民心 “的相关介绍。
来源:易壶网-宜兴新闻频道,转载请注明出处(www.yipot.com/article_cat-24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