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0余名河长悉心呵护水环境
易壶网资讯:
3000余名河长悉心呵护水环境
奔走治理一线齐心协力治水
9月9日上午,作为杨店涧的河长之一,太华镇副镇长朱俊强如期收到了《河长履职手册》,上面列写了相关经验,并提出了下一步长效管护措施。经过综合整治,杨店涧在三季度考核名列前茅。自2009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“河长制”以来,不断创新工作举措,全市3000余名河长奔走在河道治理一线,挑起治理重担、齐心协力治水。
宜兴紫砂壶艺人:李娅《吉利》紫砂壶图片
我市共有市、镇、村及家河3699条,总长3745公里。作为全省环太湖入湖河流最多的一个地区,我市控源截污的任务尤为繁重。2009年以来,我市认真落实上级对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要求,结合宜兴水系现状,在全省率先实施市镇两级河道“河长制”管理。将全市3699条河流全部“承包”给各级党政领导,促进河流长效管理。“所谓‘河长制’,就是由各级党政组织和机关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,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。”市太湖办副主任王国枫说。
实施“河长制”,治理好河流,关键在落实。在具体实施中,我市创新考核机制,完善市、镇、村三级河长管理责任体系,科学健全和完善“一河一策”“一河一档”,明确治理和管理目标,严格实施打分制、情况通报制,把河道整治的情况纳入河长政绩考核。市太湖办还定期编制下发9条主要入湖河道的《河长履职手册》,各镇对镇及部分村级河道也下发手册,督促各河长不断创新管理机制,提升管理意识。
“河长制”的实施,有效促进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水、相互协调机制的形成。我市一家大型印染企业,曾是排污大户。通过“河长制”倒逼,属地和环保等部门携手督促,企业投入巨资进行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工程,使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。与此同时,我市在积极实施河道长效管理过程中,还培育出一批“民间河长”“公里长”等治水新生力量。芳桥、万石等地积极推广市场化、企业化管理模式,对镇村级河道进行逐条统计,组织招投标。李建卫等一批治水好手成功上岗,治水网络进一步延展。这种“服务外包”的方式,既实现保洁要求,又节约财政资金,成为全省河道保洁工作的“样板”。据了解,今年以来,太华镇杨店涧等3 条河道达到一类水质,丁蜀镇长涧河等近10 条镇级河道达二类水质。
来源:易壶网-宜兴新闻频道,转载请注明出处(www.yipot.com/article_cat-24.html)